記者呂蘋恩/台北報導
政府將鄉土語言列入正式課程,迄今已逾11年,早在23年就有一群民間熱心的實業家為台語文推廣而努力,日前舉辦的「台北扶輪盃」台語演講、現代詩朗誦、台語報新聞比賽,持續至今邁入第23屆,由國際扶輪3482地區台北城東扶輪社主辦,6月8、11日分別辦理實體、線上場次。社長蘇錦彬表示,這個比賽為全國國小、國中、高中、大專院校在學學生及社會人士,不只提供一個認識台語之美的機會,也提供舞台讓大家可以展現台語生活文化的精髓。
▲克服疫情 台北城東扶輪社還是在6月上旬以視訊完成了連續23年不間斷的台北扶輪盃演講、朗誦與新聞播報比賽。(圖/台北城東扶輪社提供)
第二十三屆台北扶輪盃台語演講、現代詩朗誦暨台語報新聞比賽由國際扶輪 3482地區台北城東、大安、木蘭、遠東、永安、亞東、怡東、旭東網路與中城網路、日城社共同主辦,世界河洛文化振興協會、中華維德文化協會協辦。主辦單位台北城東扶輪社社長蘇錦彬表示,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媒介,再輔以文字就構成可以永續傳承的要件。而語言是由聲音、表情及肢體動作組成,最能生動傳達ㄧ個文化的意涵。蘇錦彬強調,「今天我們生於台灣,長於台灣,有必要了解學習祖先在台灣所使用的語言及所傳達的文化意涵,透過深入了解台語的演化過程,我們彷佛能歷歷在目看到先民篳路藍縷的軌跡,因此產生更加愛護這塊生我養我土地的情懷。」
▲吃米毋知米價,新北牡丹國小的教室前的台語教學牆(圖/台北城東扶輪社提供)
「台北扶輪盃」台語文比賽,每年聘請許多鄉土語資深的專家老師、台語主播等擔任評審。蘇錦彬社長表示,賽後講評是選手夢寐以求的機會,這些大師級人物稍微指點一下,功力立刻提升不少。而進行第二年的新聞播報賽事也是亮點之一,蘇錦彬認為,台語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是日常鄉談、是詩文朗誦、也可以播報新聞,透過傳播影響更多人,並為年輕學子在台語的應用上找到新的出路。
著眼於教育要從小紮根,台北城東扶輪社在活動推動中特別重視小學生的台語訓練,希望台語學習的種子越早播種越好,小學生賽事充滿童趣的台語表達,成了關注重點,各地腔調像是下港腔和宜蘭腔等,讓聆聽者感受到台語的傳神與優雅。日前6月8日及6月11日已在台北市商業同業公會的會議室透過遠端視訊完成各組賽事,獲選名單:《演講類》國小中年組第一、二、三名及優勝三名:項林之妍、陳宥萁、郭珈瑈、許子妍、高偉熙、趙紫涵;國小高年級組第一、二、三名及優勝三名:鄭詠齊、蘇瑋丞、王詩丹、廖沐恩、陳宏宇、高葦茹;國中組第一、二、三名及優勝三名:洪若語、蘇筱言、林家因、項林穆羲、許睿恩、陳柏佑;高中職組第一、二名及優勝三名:陳品蓁、林采璇、張詩涵、陳美玲、何旻恩;《台語報新聞類》大專組第一、二、三名及優勝四名:徐浚瑋、林絜儀、陳致勳、楊喆希、林祈均、黃琳家、蔡廷羿;社會人士組第一、二名及優勝二名:王彥博、黃怡文、陳明緯、邵巧筑、洪呈僖;台語現代詩朗誦類國小組第一、二、三名及優勝二名:台東縣溫泉國小(反背)、台東縣溫泉國小(台東釋迦)、臺北市日新國小、新北市清水國小、台東縣萬安國小,詳細獲獎名單請參閱台北城東扶輪社網站。
台北城東扶輪社成立將近30年,擔任第28屆社長的蘇錦彬指出,廿多年前規劃以台語文推廣的社區服務計畫,希望透過扶輪社的社會資源紮根教育,成為長期推動的焦點服務。在60多位社友的支持下,原來只有北北基、桃園、宜蘭等北部區域的學子組隊參加,如今結合夥伴的網路直播資源,一躍成為全國賽事,可見逐年深化累積的成效。蘇錦彬提及曾有一位中美混血的國小選手,在媽媽的鼓勵下參賽奪冠,美籍的父親因著陪練,也開始說起台語,這件事讓他印象非常深刻,因為比賽的關係,台語文也成為許多學校、家長關注,並和孩子一起投入的台語文運動。
蘇錦彬笑稱自己是北漂的高雄人,台語是他的母語,一直希望能為母語做些事,甚至以推廣台語為己任。疫情前,蘇錦彬在扶輪社的國際交換學生計畫中,常有機會接待國外來訪的青少年,他表示接待期間,晚上會盡量安排時間陪他們看民視連續劇,讓孩子能接觸台灣本土文化。重視教育落實的蘇錦彬,曾在孩子求學階段擔任國小家長會長等職務,使他看到文化傳承的價值,當今年成為「社長值日生」的時候,更是不遺餘力的推動,以服務的使命號召社友及地區友社,以縝密的計畫克服環境與資源的限制。
「成功者總是有計畫,失敗者總是找藉口」,對從事醫材出口小有成就的蘇錦彬來說,賺錢不是唯一的目的,能在扶輪社經營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分享彼此資源,集合眾人力量,參與公益內心得到滿滿的回饋,活出有意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