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團長暨指揮馬彼得(右下)在線上分享原民音樂。(圖/世新大學提供)

記者李喬智/台北報導

唱歌是一件快樂的事,聽見歌再唱更是人生一大樂事!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招牌課程之一「聽覺傳播」,邀請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團長暨指揮-馬彼得(Bukut Tasvaluan)進行線上大師講堂,以「聽!大自然的聲音」為題切入,摘錄部份台灣原住民族音樂發展、西方合唱概念及布農族合唱的內涵,再從台灣原聲音樂學校教育理念談到合唱的文化傳承與社會影響。課程老師李武錚盼學生經由課程訓練,聽出聲音的美感與思想性,理解音樂的創作動機,才能系統性的學習「如何創作」。

「我常跟孩子說,雖然我們人很小,沒有辦法做出很大的貢獻,但是我們可以透過我們的歌聲去撫慰人心。」自2008年起,馬彼得建立音樂學校、組織合唱團的初衷一直沒變,經由音樂及合唱教學進行品格教育、傳承布農族文化,希望為部落孩子創造「走出去」的機會,也幫助他們建立信心和關懷他人的良好態度。馬彼得特別分享了多首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演唱不同語言的歌曲,他表示「原聲」從傳統到現代的曲目都能讓觀眾充滿「感動」,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我們的孩子是用生命去唱歌」,透過分享彼此心境,進而構築人與人互動的橋樑。

「原聲」成立以來,除了初期參加比賽尋求舞台,接著參與國際及國家慶典的表演之外,更多場次是為許多國內外慈善組織募款而進行的公益演出。馬彼得表示,「合唱練習是品格教育的過程,合唱演出是品格教育的實踐」,他告訴孩子合唱最重要的目的,不是唱得比別人好,是透過歌聲帶給社會正面積極的力量。馬彼得提醒世新學生,可以廣泛地接觸不同的音樂類型,去享受音樂當中的美感,建立音樂素養也有助於創作出令人享受的歌曲。

對於如此感動人心的「原聲」,世新廣電系學生李美龍好奇馬彼得是怎麼訓練學生歌唱能力。馬彼得指出,他會先說歌曲故事與情境才讓學生開始練歌,沒有情境的話,則用大自然的景物或現象讓孩子去揣摩,像是用河流的平穩或湍急去形容歌曲,也會一字一句示範演唱來讓孩子學習,由於他對音樂的敏感性及獨特的視角和方法,賦予原民音樂全新的詮釋。

馬彼得透露,因為「建國百年」的表演認識了課程指導老師李武錚,也因為李老師在錄音、成音技術上的能力,一直以來都很仰賴他的專業,更重要的是他充滿「赤子之心」,與合唱團的國中國小生總能打成一片,也有助於跟孩子溝通,合作起來非常放心。李武錚分享,此次特地邀請馬校長與廣電系學生分享最具代表性的台灣音樂,是期待讓大家更了解這門聲音中的藝術,尤其原民音樂是台灣土生土長、最原淬的聲音創作,「這樣的創作美感,是我比較想要帶給同學的一種聽覺刺激」,而課程最大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聽出聲音的思想性,培養分析聲音的習慣,理解聲音傳遞的意義,進而開啟創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