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在疫情爆發兩年多後,台灣逐漸走向共存的路上,各級學校也會以實體搭配線上課程進行教學,然而對需要早療的慢飛天使來說,卻是另一種挑戰,為了不使早療效果功虧一簣,伊甸各單位老師發揮創意,即使暫停實體教學,也會以每日電話、視訊關懷,加上自製影片搭配實體教具,希望讓孩子在家也能達成停課不停學的目標,其中家長的支持與配合更是不能少的重要拼圖,社會的支持當然也是其中一環,伊甸邀您一同關注慢飛天使的成長,用愛陪他們在學習的路上共好同行。
近期疫情開始走向穩定,但許多單位仍因確診、隔離等不同理由停課、或是家長預防性替孩子請假,對慢飛天使來說,早療的持續性非常重要,許多小事都得靠每天不斷的練習才能學會,一旦暫停,很可能全部重來。像是用湯匙吃飯,對一般小孩來說可能一兩周就能上手,但對肌肉張力不足的發展遲緩兒來說,就得經過幾百次的反覆才能熟練;或是語言發展方面,好不容易透過老師的引導和同儕的陪伴而有進步,一旦關在家、缺少練習及刺激,就很容易又退回原樣。
▲伊甸投身兒童早療多年,透過日托、時段、到宅等不同形式服務,讓更多慢飛天使有機會接受早期療育。(圖/伊甸基金會提供)
因此伊甸為了讓孩子停課不停學,各單位老師都使出渾身解數,除了基本的電話或視訊關懷外,單位也會將實體教材包寄到家,老師們透過錄製教學影片或是線上直播,希望讓孩子們在家也能跟著做,所以在追求停課不停學的過程中,家長也擔任非常重要的腳色,若有積極配合早療的家長,往往都能在孩子身上看到更多進步,老師們也會鼓勵家長,可多加利用家中現有的材料來製造教具,讓孩子在遊戲中也能進步,讓家也成為學習的場域。
今年4歲的庭庭是23周出生的早產兒,出生時只有500多公克。7個月大時,經醫生判定為左腦損傷,口腔功能異常,於是開始進行語言療育,在去年初進入伊甸日托療育服務。剛開始不太會走路,生活自理需要教保老師協助,也較排斥使用沒有力氣的右手。老師會鼓勵庭庭嘗試各種生活情境動作,也會使用站立架及助行器輔助學習,父母也會依照老師的方法,陪著庭庭反覆練習。現在庭庭已經可以獨自站立及行走了,認知能力也有很大的進步。在連續兩年防疫在家的時間,家長也會配合老師的教學,在家打造簡單的遊戲關卡,讓庭庭持續練習手腳的動作、認知等。
▲家長根據老師提供的教學影片,把家打造成小關卡,訓練認知、手腳運動能力。(圖/伊甸基金會提供)
庭庭媽媽說,孩子停課在家,最麻煩的是活動量不足,家裡活動空間較小,同住長輩又喜靜,所以常常都是玩玩具、看電視,大動作活動量不足造成晚上不易入睡、隔天爬不起來的惡性循環,平日語言刺激也少了很多,但相對有一些如收玩具、幫忙做家事的生活訓練,就有更多時間反覆練習,配合中心所安排的作業,也比實體上課更有彈性調整的空間,喜歡的活動可以做更多次,其實不管是在日托或是在家,都有不同的學習與挑戰,只要家長積極配合,就讓孩子有更多可能性。
伊甸投入兒童早期療育29年,目前有提供時段、到宅或是日托班等不同的服務形式,並不定期舉辦外展服務,帶著遊具和教具、開著早療行動車到各地進行宣廣,除希望讓社會大眾更能接觸、認識早期療育的重要性,也藉此發現未被挖掘的發展遲緩兒,及時找出他們、及早治療。今年與公益大使拉拉徐佳瑩共同呼籲「長大,其實不簡單」,對早療家庭來說,孩子的每一步成長都像奇蹟,然而許多現實因素可能使他們錯失黃金療育期,希望透過正確觀念的宣導、專業單位的教學加上家長的支持,與社會大眾的愛心,陪伴更多慢飛天使勇敢向前行。請支持伊甸弱勢兒童服務計畫,捐款撥打0800-025-885或上網搜尋「伊甸 慢飛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