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宣瑄/綜合報導
隨著疫情的增溫,肥胖的比例也成正比的增加。而依據文獻的研究,發現得Covid-19重症者,其中一項因子就是具慢性病的肥胖者佔有相當高之比例。
最近的一次減重代謝研討會中,肥胖症專科醫師劉伯恩表示:目前各種減重的模式,有80%以上都是聚焦在如何限制其熱量的攝取,包括了目前新推的所謂「瘦瘦針」,而大部分的減肥者,剛開始配合堅強的意志力,一般而言都可以瘦得下來,但依我們臨床的統計分析,包括使用藥物及外科的手術介入,其一年後的復胖率高達70%以上。
檢討其原因發現,就是人體本身就有「負回饋」及「生理抗耐性」的特質,當身體的熱量流失到一定比例後,身體就會啟動增加飢餓感閾值,相對的就會出現胃口增加及熱量消耗降低的負回饋現象,而體重也會很快地回復到甚至超過減重前的水準。在幾年前有關「肥胖疫苗」的一篇研究報告中指出,肥胖狀態的特徵還在於基礎生長激素 (GH) 分泌減少,在小老鼠實驗組中給予 GH藥後已被證明可以減少肥胖並增加瘦體重。在飲食誘導的肥胖小鼠中,抗生長抑素疫苗接種已顯示不干擾食物攝入,儘管連續餵食高脂肪飲食,但仍允許體重增加減少 10% 。
而目前因為Covid-19疫苗的研發,各種基因置入重組的技術如雨後春荀般的現,相信在未來肥胖的治療模式中,不一定要嚴格的限制熱量攝取,只要拉高基礎代謝的機能,就可以大幅提升熱量的消耗量而達到減重的目標。而劉伯恩醫師也指出:目前如要達到提升代謝率以加速脂肪之消耗,仍然可以藉著一些高階有氧運動來拉高代謝率;而在飲食類別上,也可以多攝取一些如含薑黃素或茶兒鹼的食物來提升新陳代謝率。而這些新的模式就可讓進行減重者快樂的吃也能快樂的減,而更重要的是,「只要維持健康的新陳代謝率強度,不復胖也將是可以實現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