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石鄉季津蚵殼暫置場是全國第一座合法廢蚵殼暫存場。(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記者李喬智/嘉義報導

嘉義縣又多了一處網美和婚紗拍攝秘境,嘉義縣環保局22日在東石鄉季津蚵殼暫置場舉行蚵殼循環再利用成果發表會,這是全國第一座合法廢蚵殼暫存場,並跨縣市推動後續「點蚵成金」的再利用產業鏈,政府及企業攜手合作,一群人一起完成一件事,「牡蠣殼變黃金」,藉由回收再利用,讓廢棄牡蠣殼不再是環境的燙手山芋。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嘉義縣長翁章梁22日主持蚵殼循環再利用成果發表會,邀請環保署副署長蔡鴻德、中間再利用處理機構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後端生產端代表台塑企業、母子鱷魚等企業分享與見證成果,開啟嘉義縣農業廢棄物導向循環經濟里程碑,創造環境永續的價值。

為扭轉沿海鄉鎮50年來因廢棄蚵殼任意堆置,造成環境污染及民眾負面印象,翁章梁指示環保局和農業處共同研商,在110年3月制定「嘉義縣廢棄牡蠣殼暫存場設置管理要點」,從源頭解決廢棄牡蠣殼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並輔導「有限責任嘉義縣季津漁業運銷合作社」於110年12月完成全國首座合法廢蚵殼暫存場。


▲廢棄牡蠣殼可以再製成各式各樣的產品,同時也是拍照取景的好所在。(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環保局長張根穆表示,國內牡蠣殼年產出量約12萬公噸,嘉義縣就占了近7成約9萬噸,在東石鄉和布袋鎮隨處可見堆積成山的廢棄牡蠣殼堆置成山。廢棄牡蠣殼因無適當場所堆置,加上民眾任意放置在住家門口及戶外空曠處,造成嚴重環境髒亂、蚊蟲孳生與異味污染問題,甚至影響遊客觀感,因此,輔導業者設置合法暫置場,做好相關污染防治設施及督導其後續營運管理,成為推動循環經濟最關鍵的一道關卡。

透過循環經濟體系,目前已有業者將令人頭痛的廢棄牡蠣殼再製成蚵殼粉、飼料、肥料、工藝用品、肥皂、寵物用品、3D列印基材、高級運動鞋及服裝,也有業者正研發具高經濟價值的生技產品,創造最大經濟價值,讓「垃圾變黃金」不再是遙不可及。

翁章梁形容在422地球日舉辦這場發表會,別具意義,因為50年來蚵殼衍生的環境污染問題,在中央、地方、企業產官學跨界合作下,終於有了具體成果。縣府希望廢棄牡蠣殼可以為地方創造一個與眾不同的海洋廢棄物循環經濟模式及工作機會,徹底解決環境衛生問題,提升民眾生活品質,同時將廢棄物資源化,創造出三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