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辰卿/台北報導
中能離岸風電日前正式宣布成功籌組超過450億元專案融資,且此次融資主辦行中有5家是公股銀行(台銀、兆豐、合庫、一銀、土銀),總共吸引20家國內、外商銀行共襄盛舉,超額認購率超過230%,加上保險在國內自留率也超過5成。整體來看,國內金融業特別是公股銀行投入家數與參與金額都是台灣專案融資模式的新紀錄,當然也是台灣金融機構支持政府離岸風電發展的一個新里程碑。
離岸風電廠的開發工程整合難度高又屬於高資本密集,開發商多採用專案融資模式,金融機構往往對開發業者無追索權或僅為有限追索權,所以銀行需要深入地瞭解與管理風電場開發、興建、營運各階段大大小小不同的風險。像此次中能風電總經理王錫欽也有提到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鑑別出超過一千個風險,需要進行量化分析、追蹤、與風險管控。
由於工程複雜風險高、開發商股權槓桿大、金融機構對專案融資模式陌生等特性,導致過往台灣金融業雖然資金充沛,但在離岸風電場的專案融資開發模式中大都屬於陪襯角色,甚至比較難看到公股行庫的身影。此次專案融資能順利募集成功,背後的功勞可能大多還是要記在中鋼身上,雖然中鋼集團此次並未實質擔保中能彰芳離岸風電場開發,但是中鋼透過出具『支持函』來支持中能此次的專案融資,也因為有了中鋼這泛國營事業的支持,才能讓台灣的公股銀行們這麼積極投入。如果不是中鋼願意挺身而出設立中能風電與興達海基,實際行動發展離岸風電,相信台灣本土金融業者對於這麼大金額投入離岸風電專案融資模式仍然是諸多顧慮。
台灣金融業者其實一直積極瞭解、設法在金融面上加大對台灣離岸風電開發的力道,只是複雜的離岸風電場專案融資開發模式需要給業者有更多時間累積經驗,當然相關金融制度面也是非常關鍵的因素。像是今年金融總會的「金融建言白皮書」裡面有兩大建議都跟再生能源專案融資模式運作有關,後續我們也期許經濟部與金管會在推動台灣離岸風電的發展上,包括開發商股權移轉、電款請求權、與金融機構介入權等重要議題上有更多跨部會、或與業者間的溝通合作討論,齊心推動台灣離岸風電2025年達成57億瓦發電量目標。日本、南韓、越南、印尼、菲律賓、印度也都正緊鑼密鼓地透過離岸風電來拉高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我們也期盼中鋼集團繼續透過中能風電與興達海基肩負起發展台灣離岸風電的火車頭角色,不僅只是現階段在台灣發展離岸風電,未來更能帶領相關工程廠商與台灣金融業者前進其他國家發展離岸風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