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辰卿/台北報導
基因改造(基改)食品到底安不安全?許多對基改食品的刻板印象,若以科學實證的基礎仔細檢視,真相令人出乎意料!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林奐妤博士,以生物技術專業的觀點出發,和讀者分享正確的基改食品知識。
為什麼我們的食物需要基改技術?
林奐妤博士說,長久以來人類就會對植物進行育種,挑選出好吃、產量高的植物品種作為農作物栽培,而基改技術只是作物育種的其中一種方法。基改技術是人們對於植物生理特徵、基因體科學更加了解後所發展出的技術,以跨物種的方式把外來物種的基因放入生物體中,以讓生物體產生獲得想要的特性。
她進一步說明:「基因改造技術可以讓作物育種更快速,改造出更好吃、更高產量、更多營養的品種」她以黃豆為例:「像是種植時的雜草問題,使用耐除草劑的基改黃豆品系,在噴灑除草劑控制雜草時就不會傷害種植的黃豆;或者有抗蟲蛋白的基改黃豆,可以解決種植時的蟲害影響,這兩種黃豆都可以減少種植成本、增進產量。至於高油酸的黃豆品系,在榨油使用時性質比一般黃豆油更安定,營養價值也不同。」
▲林奐妤博士表示只要是可以販賣的基改食品,都必須經過安全性評估。(圖/美國黃豆出口協會提供)
基改作物需將外來生物基因放入作物原有基因之中,這麼做是否安全呢?林奐妤博士表示:「只要是可以販賣、種植的基改黃豆或任何基改食品,都必須經過安全性評估審查,通過才能上市。」她進一步解釋,基改食品原料必須先向主管機關衛福部食藥署申請查驗登記,由基因改造食品審議小組進行審查,小組委員是由分子生物、農業化學、毒理學、免疫學、營養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醫學、生物技術及食品科學等各領域專家擔任,以專業角度確認基改食品原料的安全性與其他各方面資料是否齊全,在經過多次會議與審查確認安全無虞後,才能上市。
基改食品原料的安全性評估項目有哪些呢?以耐蟲害的黃豆為例,此種黃豆在基因中轉入了外來的抗蟲蛋白基因,該抗蟲蛋白的安全性評估項目包含將餵食抗蟲蛋白給實驗鼠,確認沒有任何的毒性反應生成;以及將植入的抗蟲蛋白基因序列,以生物資訊技術比對資料庫進行分析確認安全性等等。至於整顆抗蟲黃豆的安全性,則有全食品的餵食試驗、特性確認、組成份分析、營養成分、過敏誘發性等等的安全性評估試驗,這些試驗都必須有完整資料、且確認對人體健康無影響後,方能通過審查。
▲基改技術只是作物育種的一種方式法,幫助我們提高產量,種出更好吃、更具營養價值的作物。(圖/美國黃豆出口協會提供)
台灣政府對於基改食品原料的管理,不僅是上市前的查驗登記,上市後也會持續追蹤,有關單位也會持續對基改食品原料進行文獻收集,如果有新證據指出基改作物有安全疑慮時,就會提報下架。目前為止,尚無因為新安全性證據出現而下架的基改作物,她也解釋:「基因改造作物已經問世二十多年,還沒有能證明基改食品與疾病關聯的證據出現。」
目前坊間流傳許多錯誤的基改食品迷思,她以最常見的基改致癌迷思為例作說明,2012年時曾有研究指出基改玉米會導致老鼠產生腫瘤,事實上該研究使用老鼠品種本就容易產生腫瘤,未食用基改玉米的組別也有長腫瘤,實驗的老鼠樣本數不足使結果不足採信,論文隨即遭到撤回,卻已經讓大眾人心惶惶,並且將錯誤的事實流傳至今。
民眾若對於基改作物、基改技術有疑問,可以參考美國農業生物技術產業所共同成立的基因改造技術溝通網站GMO Answers,裡面收集許多專家學者與醫師對基改食品迷思的回答;或是從台灣食藥署網站上獲得公開的正確資訊。
目前台灣基因改造食品原料在上市前以科學立場進行安全審查,上市則持續實行管理措施,因此只要是通過審查、合法進口的基改食品,安全性皆無需擔憂;而基因改造食品原料與加工食品的包裝都有強制標示規範,消費者在選購時,也可參考標示資訊,進行挑選。
▲訪間對於基改後的食品大多存在致癌迷思,但不吃基改食品保證不會罹癌嗎?(圖/美國黃豆出口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