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喬智/台北報導
東吳大學在2021年8月26日(週四)下午三點在商學院舉辦數位貨幣與金融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東吳數金中心)與朱銘美術館共同發行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的首發記者會。東吳大學校長潘維大指出,數位貨幣背後的區塊鏈技術應用將會是未來的主流趨勢之一,東吳數金中心這次與朱銘美術館共同發行二款NFT乃是首創博物館發行先河,更是學生集體創作的重要成果展現,未來將會有更多創新作品與大家分享,落實東吳結合跨領域創新應用之重要成果。潘維大校長進一步說明,未來將有五大主流趨勢,合稱「永大量人物」,亦即永續、大數據、量化、人工智慧、與生物科技。這次東吳數金中心與朱銘美術館的共創作品中,廣達號所傳達的訊息,就是「海平面以上六公尺」的台北市,深具對地球環保與人類永續的反思。
記者會特別邀請朱銘美術館館長賴素鈴與發行平台Jcard 這咖執行長鄧萬偉共同見證歷史性的一刻。這兩款NFT作品分別取材自朱銘美術館戶外園區展示的〈太極系列—太極拱門〉與〈人間系列—三軍〉之海軍軍艦「廣達號」,記錄了兩個相當特別的時刻:太極拱門日出,呈現一般人「看不到的美術館」; 晴空下的廣達號,則是「疫情下沒有人的美術館」。
朱銘美術館館長賴素鈴特別指出,這次NFT的跨界合作,與學生對話的是「朱銘畢生最大作品」–朱銘美術館,這件作品「有天、有地、有山、有水、有過去、現在,也有未來」。兩款作品深具稀有性與創新性,賴素鈴館長感性地說,也許一年後再回頭看這兩個作品,就會特別感念在2021年5月15日因COVID-19疫情嚴峻而封館的朱銘美術館,呈現出從黑夜走向白天的開闊樣貌與「廣達號」航向未來的永續訊息。
而本計劃協助發行的平台Jcard這咖執行長鄧萬偉表示,NFT是一項結合技術、創意與產生價值的新數位商品,不管是否有疫情催化,越來越多產業在商模上實現數位化已確定是不可逆的趨勢。思偉達創新科技將原本的交易所STARBIT EX升級為Jcard這咖NFT交易平台,是看到了『不可重現的人事時地物』在未來商品化將產生無可替代的價值,而全球的人們都需要一個將其轉讓交換的地方。這次東吳大學與朱銘美術館共創的兩個作品將在8月27日(週五)上午9點19分正式發行,因為9月19日正是朱銘美術館在1999年正式開館的重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