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蘭陽平原百年稻米文化,二結農會穀倉修復再現風華。(圖∕宜蘭縣政府提供)

記者陳木隆∕宜蘭報導

宜蘭縣定古蹟之一的「二結農會穀倉」,因建物有局部漏水劣化情形,經縣政府爭取中央補助進行修繕後,已於今年7月修復完成。縣長林姿妙20日視察修繕成果後,歡迎大家到訪這座百年穀倉,領略蘭陽平原的米食文化與農村生活。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指出,「二結農會穀倉」始建於日治昭和3年(1928),至昭和10年(1935)增建儲穀倉庫及碾米工場,肩負大二結地區稻穀集存、碾製、轉運及販售等重要功能,地方居民稱其為「二結穀倉」或「穀倉」,是縣內從日治時期唯一保存迄今的農會穀倉空間。

又指出,「二結穀倉」建物保留日式擬洋風的建築特色,空間配置見證該時代農業生產方式,深具歷史意義與建築價值,縣政府於民國87年公告為縣定古蹟,並啟動修復再利用計畫,逐步型塑成為稻米文化展示的藝文空間。但於民國96年修復完工多年後,建物已有局部漏水劣化情形,縣府爭取中央266萬元經費補助,於109年啟動修繕,進行屋頂、牆面修復,以及木構造檢修及蟲蟻防治,於今年7月完工。

林姿妙表示,「大二結文化基金會」長年推動在地社區營造、文化保存,縣府委託其活化經營為「二結穀倉稻農文化館」,延續「農會穀倉」的產業文化意義,讓保留迄今的木製碾米機、鼓風機及儲穀倉庫等空間物件,透過活化展示、導覽解說與教育課程的推動,引領民眾瞭解蘭陽平原百年以來特有的稻農文化,成果斐然,更於民國106年獲得文化部第4屆「國家文化資產保存獎」保存貢獻類的殊榮,是連結社區營造推動文資保存的典範案例。

文化局表示,縣府與地方居民共同期許修復後的二結穀倉,再現歷史風華與農村記憶,並肯定大二結文化基金會延續社造活力,持續挹注文化資產保存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