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過鑽石刀近視矯正手術的眼睛,在斷層掃瞄下,可以看到角膜上明顯的刀痕。(圖/記者洪肇君翻攝)

記者洪肇君/嘉義報導

「賴醫師,我眼睛換過水晶體之後,視力卻沒辦法恢復!該怎麼辦」嘉義信賴眼科最近碰上案例,患者廿多年前接受RK近視手術,角膜留下傷痕,在其他醫院更換多焦水晶體,電腦計算無法精準,換完之後視野不清,跑到信賴眼科求援。」

信賴眼科院長賴麗如表示,就在前年,有位知名藝人也遇到類似問題,究其原因,就是當年俗稱「切8刀」的鑽石刀手術,在角膜劃了8到16刀,以此來回復近視度數,這種術式會在角膜表層留下傷痕,待患者年紀大患上白內障,更換水晶體必須計算角膜曲徑時便難以估算。

賴麗如打比方,角膜原本是光滑面,相當於相機的鏡頭,RK近視矯正手術是在角膜表面切割出細痕,令鏡頭張力改變,於是光線進入眼底的射入角跟著改變,以此來矯正近視。

▲斷層掃瞄儀可為角膜分層建置立體模型圖,幫忙醫師判斷如何進行手術。(圖/記者洪肇君翻攝)

另外有一種PRK屈光雷射矯正法,則是先以酒精溶解眼角膜的上皮細胞層與前彈力層,再以雷射刮削基質層。上皮細胞層會長回來,但術後恢復較慢,必須使用類固醇眼藥水,降低白斑增生的機會。

不管是RK或PRK術式,都容易在角膜留下傷痕,影響夜間光線射入,有可能造成眩光,同時改變原來正常角膜弧度。台灣在1997年核准飛秒雷射手術法,之後幾年,逐漸以飛秒雷射為主流。

當年接受上述兩種術式矯正近視的人,慢慢到了罹患白內障的年紀。如果要利用更換多焦人工水晶體來同步矯正近視、老花、散光,其人工水晶體的角度大小又與角膜曲徑數值相關。

這就遇上一個難題,有舊傷痕的角膜表面,甚至已經結痂,角膜曲面不平滑,計算角膜曲徑很難求得正確數據」賴麗如在臨床上遇過多次案例。

去年她到英國接受近視雷射手術時,發現英國已啟用義大利最新發明的「前房高解析度斷層掃瞄儀」,將角膜分5層掃出不同斷層的立體圖,再利用電腦平衡運算,確認患者的眼睛是否適合接受開刀手術,如果能求得傷痕狀況下的眼角膜曲徑最大公約數,再推薦合理的術式。

▲全台第一台義大利進口前房高解析度斷層掃瞄儀,與既有的儀器及電腦連線後,為患者進行眼睛全面檢查。(圖/記者洪肇君翻攝)

這台最新儀器價值不菲,引進的程序花了不少時間,使用人員必須受過訓練。信賴眼科在農曆過年前剛剛裝好,與既有的電腦導航系統完成連線,為全台首例,正好用來服務特殊情況患者。

賴麗如表示,根據統計,全台灣接受過RK、PRK近視矯正手術者約20萬人,其中有極少數因為角膜傷痕病變,後來嚴重到必須移植眼角膜;至於白內障患者需要更換人工水晶體,建議在延醫時,對角膜舊傷痕的處理多加小心,事前做好完善檢查,以避免後續補救增加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