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鸊鷉陸續破蛋而出,親鳥時而餵食,時而帶在身邊疼愛有加。(圖/周俊雄攝)

小鸊鷉是在湖泊、池塘、沼澤經常看到的小型水鳥,現在正是小鸊鷉的繁殖季節。在宜蘭縣礁溪鄉龍潭湖有攝影師拍到了小鸊鷈繁殖育雛的畫面,遊客也親眼看到了小鸊鷉媽媽揹著可愛的小小鸊鷉在水上悠遊、覓食的畫面,大家都覺得真是可愛極了。

小鸊鷈的身長只有23-29公分,它的雙腳位於體腹的後端,所以不善於走路。它的趾間有瓣蹼,所以是很會潛水的游泳高手,它們喜歡吃水裡的小魚、蝦子,以及水生昆蟲。小鸊鷈身上有防水發光的絨羽,如果要起飛的時候,需要在水面上助跑之後才能起飛。

親鳥揹著幼鳥悠遊覓食,引來鳥友拍攝、記錄。(圖/周俊雄攝)

小鸊鷉在求偶時經常會發出連續的「匹匹匹」叫聲,或是「ke ke ke」嘹亮類似馬鳴的聲音,通常這時才會被人們注意到它們的蹤影。

這個小鸊鷈的巢位在龍潭湖畔一處樹枝密集的水域,親鳥忙著築巢育雛已經一陣子,由於巢位隱密,遊客沿著湖畔步道走過,幾乎沒有人會知道它的存在。不過,眼尖的愛鳥人士還是發現這個巢位,仔細觀察拍攝記錄3天。

遊客親子與小鸊鷉親子們在水岸相映成趣。(圖/周俊雄攝)

這幾天,小鸊鷈的媽媽,一邊還在孵蛋,可是它的背上已經有兩隻剛剛孵化的小小鸊鷈;小鸊鷈爸爸則是忙著外出捕魚蝦,有時銜著水中的落葉回來強化鞏固巢區。鳥爸爸也貼心的把剛剛捕獲的蝦子去掉尖銳的頭部,讓小小鸊鷈可以順利吞食,不過,有時它捕回來的魚有點太大,對於剛出生、嘴巴還不夠大的孩子,真是一大考驗。遊客看到這些小鸊鷈育雛畫面,也趕忙拿起相機和手機拍攝。

當地的居民胡姓女士陪著3位台北來的友人來龍潭湖旅遊。她說,目睹小鸊鷈育雛可愛的模樣,大家都覺得超級幸運,尤其毛茸茸的幼鳥一會兒下水游泳,一會兒爬上媽媽的背上撒嬌。這也讓大家都稱讚龍潭湖生態環境真是維持得不錯。

小鸊鷉是經常看到的一種水鳥,但是它不是雁鴨科的水鳥,所以不能稱它為小鴨。在鳥類的分類上面它屬於鸊鷉目、鸊鷉科。全世界有20種的鸊鷈科水鳥,台灣地區有5種,其中只有小鸊鷈這一種有繁殖。每年的4到7月,正是觀察小鸊鷈繁殖育雛的最佳時節。(本文作者/資深媒體人暨宜蘭左岸藝廊藝術總監:周俊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