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蝴蝶蘭於1879年在蘭嶼被發現而驚艶世人,隨著日本據台後,訂出農業台灣、工業日本為發展導向政策,台灣蝴蝶蘭栽培推廣盛况空前,也成為台灣的代表農產之一,更成藝品、器物的美圖主角。
其中包括鑲嵌蝴蝶蘭漆器掛飾,結合漆藝巧妙利用牛骨,立体雕刻出白色蝴蝶蘭及以樟木雕刻出長圓厚實葉片,鑲嵌在圓形木胎漆器板,再將半浮雕花葉組合,並彩繪出「蝶戀花」的美感,時間愈久,愈現箇中美趣。
日治時代,類此結合蝴蝶蘭或原住民杵歌、水牛等元素的創意作品,充分展現台灣風情與文化之美。
台灣特有的白花瓣、黄花心蝴蝶蘭,早年是花卉珍稀,倍受日本人喜愛。尤其曾經到台灣一遊而帶回相關藝品器物者,更是值得向親友炫耀的盛事,因此,刻意在畫面上特別加注台灣蝴蝶蘭,以強調地區和產物特性。
一些當年隨著顧主風光遊台後被帶往日本的紀念物,隨著時光的流逝,主人已不知去向,如今因為人杳物在,有部分被行家高價購得,得以重返台灣故土,讓人在不勝唏噓之餘,亦帶有些許的安慰。(本文作者/民俗文物研究者:林建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