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早期供桌必備的玻璃花瓶,已經成為珍貴民俗文物。(圖/林建財攝)

60年前台灣民間供桌上必備的玻璃花瓶,如今已經成為珍貴民俗文物了。早期台灣文化承襲閩南及客家等沿海風俗,因信仰神祗與祖先祭拜,習慣於歲朝清供、年節清供,或初一、十五廳堂神案供桌上插花,是酬神、祀祖、崇宗、祈福、消災、解厄、驅邪、壓煞等祭拜的必備擺設。

這種宗教信仰,是先民渡海墾荒生活中,極為重要的心靈慰藉。在家中神明廳或寺廟供桌上的香爐,加上一對燭台和一對花瓶,合稱五供,為早期家家户户神桌上之必須。

玻璃花瓶是所有花器最晶瑩剔透,且價格較便宜,廣受民眾所採用,但隨著歲月流逝,這些早年的日用物品,不但已遭淘汰少見,尤其是玻璃本身容易碎損,保存相對不易,又歴經一再的地震傾倒而破損,因此目前能兩隻成對且完整無暇者 更難留存與找尋了。(本文作者/古玩愛好者林建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