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祠堂號延續宗族情。 (圖∕溫富振)

府上是那個堂號?早年大家彼此寒暄問候不忘追問堂號,這種問候語追根朔源,就是尋求認同同宗堂號,促進宗族情感和團結。

花蓮玉里客家生活館正在展出的客家老生活展,一進門,門額上就看到江夏堂三個大紅字。策展人黃玉晴說,這是黃氏的堂號。各姓氏也各有堂號,每個堂號都有其傳統淵源,而族譜則完整詳細記錄各世系狀態。

筆者太原堂家族遷徙台灣歷經10個世代,2009年首次組團到廣東河源五華登輋麻坑尋根,依據台灣族譜和清乾隆16年先祖當地墓碑,以及當地家族族譜三方比對相符,完成艱難歷史性尋根任務,回台後特別編撰一本圖文並茂的家族尋根記。

除了堂號,團結維擊宗族之間深厚感情,最重要的無非是宗祠家廟,清明節掃墓祭祀祖先是十分重要的宗祠大事,有些宗祠祭祖子孫成百上千人,陣容龐大,子孫繁衍興旺,台灣知名度最高清明祭祀子孫人數近萬人,當屬桃園新屋葉五美公宗祠了。

現代人問候,很少會提到堂號,公寓式家庭門額也鮮少寫上堂號,宗親家族之間的聯繫逐漸疏遠,甚至很多家族並無族譜,族譜建立困難重重。

其實,族譜不妨隨著時代與時俱進,譬如,族譜已網路數位化,可以和大家喜歡用的LINE群組結合,親族之間随時為文發聲發照片,族譜及時更新,親族之間感情有數位化媒介自然增進,不至於越來越疏遠。不過,說歸說,總得有人奉獻心力帶頭做,更重要的是族群成員要維持熱情才能經營久遠,否則,還是冷冰冰一塊。(本文作者∕資深媒體人:溫富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