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魏吟冰/台北報導

肺癌首度超越大腸癌成為新國癌,早期肺癌篩檢的重要工具「低劑量電腦斷層」(low dose CT, LDCT)也再度被廣泛討論。有鑒於肺癌的比例不斷攀升,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於111年7月開始免費補助具肺癌家族史及重度吸菸史者,兩年一次的「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而中研院楊泮池院士率領的醫療研究團隊,於2020年7月發表的台灣本土肺癌研究結果中指出,高達50%的肺癌患者本身並不抽煙,更有超過9成的女性肺癌患者沒有抽煙,非高危險族群卻罹患肺癌的情形,也使得「低劑量電腦斷層」的檢查再度掀起一般民眾的重視。

根據台中榮總引述2013年美國醫學會雜誌的文獻中提及,使用胸部X光進行篩檢,雖然可以提高偵測率、開刀率與5年存活率,但卻無法降低死亡率。原因在於人體胸腔不只有肺部器官,還包括心臟、大血管、食道、肋骨…等不同器官與組織,而不管胸部X光正面或側面攝影都必須藉由X光穿透不同器官與組織,最後依據X光衰減成像於影像上,因此病灶很容易因為加總各種不同器官與組織衰減平均後被遮蔽掉。而電腦斷層因為掃描角度較多,可獲得訊號較多,藉由電腦程式運算,可更清楚顯示各層面之內部結構,提供更精確的診斷參考。低輻射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並不需施打顯影劑,侵入性低,目的是篩檢肺部小結節,檢查時將X光球管輸出的劑量降低,自然人體所接受的輻射量就會降低。

該篇文獻也更進一步指出,在早期肺癌篩檢率上,低輻射劑量電腦斷層偵測率高出兩倍,更重要的是,使用低輻射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經過治療、追蹤後發現比使用傳統胸部X光篩檢降低了20%的死亡率,原因是肺癌是非常惡性的腫瘤,癌細胞生長快速且容易早期轉移,總體5年存活率不到15%,早期肺癌(第一期)5年存活率有60%至80%,但晚期(第三B期及第四期)平均存活約不到一年,早期診斷及早治療是戰勝肺癌之不二法門,低輻射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能夠篩檢出可透過手術治癒的小腫瘤,是早期揪出肺癌的利器。

但低劑量電腦斷層也非全然無缺點或風險?檢查結果造成的偽陽性,造成檢查者的心理壓力及過度緊張;生長緩慢的原位癌或微侵犯癌,對於高齡長者是否有切除必要?或造成過度診療的情形?雖然,低劑量電腦斷層輻射量相對傳統電腦斷層低出許多,但若因肺部結節長期追蹤,是否仍有過度的輻射風險?這些都是欲自費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的民眾,要先做完整綜合考量評估,並與醫師充分討論,遵循醫師的判斷與治療準則。

新聞來源:民生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