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遭遇性侵之非預期懷孕,如何兼顧尊重女性生育自主權與知情同意權,提供懷孕繼續或終止的多元選擇、供其考量,並顧及創傷療癒資訊與資源⋯⋯其做決策之急迫性?」
「20週以上胎兒發展異常,需人工流產醫療處遇、悲傷心理療癒、告別胎兒及後續處理、遺傳問題諮詢與生育計畫⋯⋯引產後的存活機率之倫理?醫師於引產前即會終止胎兒心跳之醫療處遇訊息如何揭露、告知?」
「身心障礙者兩小無猜意外懷孕,提供其及照護者諮詢協助尊重其生育自主權,能依其自願決策繼續懷孕生產育兒或人工流產,並提供必要之資源協助⋯⋯引產後之母胎關係及後續嬰兒去處討論?母親是否想看胎兒並與其告別?是否轉介禮儀公司協處遺體?又當事人如何看待母胎關係與後續失落或靈性議題?」
上述各種可能面臨人工流產的艱難處境,可以向誰諮詢專業資訊?第一線專業人員需要接受專業知能訓練,以提升服務這樣處境懷孕婦女的照護知識。長期深耕於此主題的醫療健康諮商心理學會李玉嬋理事長,以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特聘教授身分接受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委託開辦「專業人員人工流產諮詢服務教育訓練課程」,以心理諮商專業攜手醫師、護理師、心理師、社工師跨域合作,於 112 年 10 月 15 日舉行台北場次專訓課程,建立專業交流對話平台,儲備更多專業人員能協助保障女性《生育自主權》,強化適切人工流產諮詢服務。
協辦單位包含:臺灣醫療健康諮商心理學會、台灣婦產科醫學會、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中華民國醫務社會工作協會,號召全台包括離島地區近 300 位的跨專業人員參訓,希望藉此增加各地就近可提供人工流產諮詢服務的專業人力資源。
主持及主講本次訓練專題的跨域專家們,除了代表臺灣醫療健康諮商心理學會的李玉嬋教授、婦產科醫師江千代院長及蕭慶華醫師、護理師陳淑溫教授之外,社工師曹宜蓁總督導及黃如玉主任、諮商心理師洪素珍教授及林欣怡心理師,分別講授探討決定人工流產前、施行人工流產前後的照護諮詢態樣,包含各種可能經歷人工流產的未成年人、受性侵害者、懷孕週數大或胎兒異常者、身心障礙者,其所需的醫療、心理和社會照護專業資源以避免人工流產後創傷。
法學專家/哈佛心理學博士湯發鉅強調身為醫心學會創辦人,認同此乃秉持 CEDAW(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RPD(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C(兒童權利公約)尊重生育自主權精神,保證每一位女性都有權自由負責地決定子女人數和生育間隔。經由專訓課程提升專業人員接觸服務上述處境女性時,能提供適切的知識、教育和方法,使其擁有生育健康自主權,包括避孕與生育規劃及決策、人工流產醫療/心理/社會/法律/醫學倫理/身心障礙照護。
邀請更多專業人員加入第二梯次 112 年 10 月 22 日高雄場次「專業人員人工流產諮詢服務教育訓練課程」,線上/實體同步進行,洽詢臺灣醫療健康諮商心理學會,一起讓有這樣需求者都可以獲得專業照護服務。
新聞來源:民生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