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獲獎無數,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台灣區董事總經理許乃文手持獎座分別為:CIP 與中國信託以彰芳西島風場專案融資榮獲第10 屆台灣傑出金融業務菁業獎「最佳綠色專案融資獎」、2020 年及2022 年CIP 榮獲HR Asia「亞洲最佳雇主獎」。(攝影/黃世澤)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離岸風電」是全球推動能源轉型的重要路徑之一,經過數十年快速發展,早已位列技術成熟、效率高且具極大商業價值之再生能源形式,而台灣也將離岸風電納入淨零轉型的十二大戰略之首。據國發會公布的「台灣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離岸風電/太陽能等再生能源以及氫能,正是兩大主軸,其中光是離岸風電建置量,預估於二○五○年需達到50GW,方能支持國家淨零目標。

當全球對淨零碳排的承諾已經不再是紙上談兵,國際品牌紛紛承諾加入RE100(百分百使用潔淨能源、再生能源),台灣許多大廠身為國際上的重要供應鏈,對再生能源的需求自然也不言可喻。

以再生能源為唯一投資標的

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openhagen Infrastructure Partners,CIP)創立於
二○一二年,是現今全球最大專注於再生能源綠地投資的基金,同時也是離岸風電開發建設的領導者。CIP投資的計畫觸角涵蓋離岸及陸上風電、太陽能、生質能、輸配電系統、能量備轉及儲存,和電力多元轉換(Power-to-X)等。

CIP成立的目的是透過商業力量推動能源轉型,目標創造獨特且穩定的長期投資產品,搭配具有吸引力的風險回報率和穩定的年度現金流,為機構投資者提供進入能源基礎設施項目的機會。基於團隊的精準的投資眼光與優異的專案開發記錄,結合丹麥在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離岸風能)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和有利的市場條件,也讓CIP在短短十年就成為業界中的領頭羊,獲S&P Global 評為「基金管理界的特斯拉」。

CIP目前共管理十筆基金,並向全球超過一四○名機構投資人募得約一九○億歐元(約新台幣五七○○億元)的資金,投資於再生能源基礎建設。未來,CIP將加速推動全球能源轉型,預計在二○三○年達到一○○○億歐元(約新台幣三兆元),投資於綠色能源的資產管理規模。

自身職涯  見證台灣離岸風電發展史

二○一七年CIP正式在台成立辦公室,目前台灣團隊超過二○○人,各自專精於工程、技術、財務、環境與法律等領域。且團隊成員均曾參與大型基礎建設計畫,讓CIP在台辦公室得以超高效率開發建置彰芳暨西島離岸風場、與中鋼合資中能離岸風場、甫獲配台中渢妙離岸風場,並藉助歐洲經驗,於技術轉移、人才培育、綠色金融、地方共榮等方面擁有扎實成果。

曾任職丹麥商務辦事處,並獲丹麥外交部遴選為全球離岸風電專家,同時也是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台灣區董事總經理的許乃文笑著說道,「十多年前大多數人認為離岸風電是天方夜譚,甚至還有不少人覺得這種科技是詐騙集團的伎倆,面對之前的不解與質疑,到現在得到社會認可,甚至成為世界各國與台灣在零碳願景下的顯學,這條路是與政府、供應鏈、銀行團、學界等夥伴付出汗水與淚水一起走過來的。」

其實,離岸風電並非新興產業,早在一九九一年,丹麥就已安裝了世界上第一座離岸風電場,目前全球超過九十七%的離岸風電場也都在歐洲地區,而亞洲各國也蜂湧加碼投資,離岸風電對於極力發展能源轉型且擁有良好風力條件的台灣,無疑是一大優勢!許乃文表示,她十數年的職涯見證了台灣不分藍綠執政都持續的推廣離岸風電政策:先示範、後潛力,到現在的大規模區塊開發,她對台灣離岸風電的發展深懷信心。


▲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台灣區董事總經理許乃文,於離岸風電產業累積14 年經歷,曾任職丹麥商務辦事處,並獲丹麥外交部遴選為全球離岸風電專家。(攝影/黃世澤)

逆流而上 將危機化為轉機

二○二○年起,COVID-19蔓延世界,全球企業如臨大敵,CIP自然也不例外,許乃文回憶道,當時承包商面臨許多阻礙,因隔離、邊境封鎖等防疫措施而影響工程進度,甚至導致停工,離岸風電技術人員、大型施工船員多為外籍人士,受到邊境嚴管首當其衝,導致該進的進不來、該走的出不去,施工船因為缺乏可用組員面臨停擺。被迫停工造成的財務損失與各種損失相當於一天把新台幣一千五百萬丟進海裡。

面對巨大危機對團隊造成的壓力,許乃文與同仁站在第一線,從地方衛生局到中央疾管中心,不斷地來回奔波,一通接一通的電話與相關單位說明、協調並尋求解方。

「不是所有的挑戰都是正向的,但只要面對它處理它,它將會變成正向的寶貴經驗」對此許乃文堅定地說道。也因這場危機處理妥當,讓各界看見原來CIP不只是基金管理及專案開發實力堅強,在快速調適、危機處理方面,一樣表現亮眼。

目前CIP是唯一獲得台灣壽險資金投資的離岸風電開發商,也是本土化落實比例最高的開發商。與CIP合作的本土企業都是台灣各界領域巨頭,如:中國信託商業銀行、中鋼、全球人壽、富邦人壽、台灣人壽、東元電機、華城電機、士林電機、世紀風電及Vestas,間接合作的本土廠商則超過兩百多家。CIP將持續強化與本土金融業與產業鏈的合作,持續以行動支持台灣離岸風電發展。


▲Vestas V174 風機零組件儲放於台中港碼頭預備進行組裝。(攝影/黃世澤)

金融理念翻轉  從價格到價值的追求

現階段,氫能被視為新世代的燃料,國際普遍認為其未來將取代石油及天然氣,國發會公布的淨零路徑中,氫能占台灣二○五○年電力來源九%至十二%。作為業界的領頭羊,CIP早已全身投入。許乃文分享道,CIP在丹麥、澳洲、及多個歐洲國家都有「電力多元轉換」(Power-to-X,PtX)計畫;CIP在丹麥艾斯傑格(Esbjerg)港口有離岸風電產製綠氫及綠氨計畫,提供給全球最大貨櫃運輸公司馬士基(Maersk Line)作為船隻燃料,並供應愛氏晨曦(Arla Foods)作為畜牧使用,目前CIP積極發展PtX電力多元轉換技術,並已取得全球領先地位。

台灣相較於其他亞洲國家的優勢在於,政府已針對氫能發展指出了目標與預算,但目前還未見到明確的推動辦法。許乃文直諫:「政府何不追溯自身的成功案例來比照辦理?」當初政府為了施行離岸風電政策而設立了計畫推動辦公室,如千架海陸風力機計畫辦公室,政府也宣告了離岸風電示範獎勵辦法以獎勵初期投資,這類的政府獎助都是能啟動氫能發展之必要作為。

過去台灣金融機構的投融資決策主要以風險與獲利的評估做為最主要的考量,往往忽略了環境成本。現代金融機構在做投融資決策時,除了考慮預期的財務性收益之外,應積極創造非財務性的正面價值,包括降低環境風險、生態保育、社會責任、公司治理與企業形象、政府法規遵循成本以及國際組織之規範等諸多因素。

全球正掀起綠色革命風潮,永續發展已是當前全球及台灣重視的核心價值,金管會正積極擴大推動「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透過公私協力合作建構永續金融生態系,許乃文也建議應納入「綠色稅制改革」,搭配租稅優惠或減免,例如國外信貸機構提供融資保證應予以免稅,並透過課徵環境稅如碳稅、能源稅等,如實反映外部成本,讓永續綠色能源的生力軍們,帶動台灣綠能下一階段的飛躍,實現強化能源安全、創新綠色經濟、促進環境永續等共榮願景。

新聞來源:民生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