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如珠寶 王勝昭、編輯/GOTHE
翡翠的傳奇故事很多,有一刀致富,有一夜垮台,好奇心驅使我想一窺那無法預知未來的真面目,令人意馳神往……悠悠遠遠,霧濛濛的那條神秘翡翠路,似乎是從走遠的馬幫商隊,傳來的銅鈴聲開始的。
「吾騰沖,田地少,而且薄瘦;不得已,為家貧,不得不走』對地力貧乏的騰沖來說,最直接能掙到錢,解決生計的辦法就是,「窮走夷方,急走廠」那個時代,騰沖人對於「走」是充滿了希望與夢想……
財神殿前上馬石與隔娘坡
祭完財神,家人親友已在殿內的偏房裡,擺上送行酒,酒席上又是一番千叮嚀萬囑咐,此後,就在財神殿上路,母親將你扶上馬,以示「最後扶你一把」,財神殿外,那塊被踏磨得,油光閃亮的上馬石,見證著那些,數不清的離別眼淚與辛酸。
小引中對這段情境這樣唱到:
「起身時,在堂中,忙忙扣首
一家人,話難說,氣哽咽喉
拋父母,別妻子,吞聲獨走
眾親友,同送到,隔娘坡頭
隔娘坡,好一似,陰山背後
過此地,把家鄉,一概全丟」
當我背誦寫下這一串標題的時候,窗外的城市,正深深地沉入暮色之中,時間靜止留下無邊的蒼茫,讓我回憶起,當時我是如何著迷於翡翠的……
翡翠如美色,未嫁已傾城
翡翠有別於其他的貴重寶石,其原因就是個個的美都不同,有的胭脂未施,素淨清新,有的濃妝豔抹,嬌艷欲滴。但是有些情感上的感受,是呈現在外表上的美,所不能企及的,倘若能夠用「心」來欣賞珍藏的翡翠,一只老祖母留給孫媳婦的手鐲,那份心誠意靈的祝願,延續著香火,悠遠而無盡頭,這才是翡翠真正感人至深,引人入勝,成為傳家之寶的原因。這就是翡翠真正的美。
翻開和順的「陽溫敦小引」,每次捧讀它的時候,總會有一種熱淚盈眶的感覺,一種既澎湃又令人鼻酸的感動。知道富不過三代的騰沖人,為了希望與夢想,有了「咸知商賈重,亦覺別離輕」的傳統觀念,不顧生死,也無畏艱辛,義無反顧地,上路,上路,走上夷方!其實,走夷方是一場場的生離死別……
母親心碎一地,在臨行前,是這樣地勉咐孩子
「古言道,分離事,萬般淒愁
數月前,不住地,吩咐勉誘
叫一聲,我的兒,細聽根由
非容易,撫養你,十七八九
一路上,切不可,與人爭鬥
酸冷物,不可吃,十分忌口
以免得,生疾病,使我心憂」
臨行之夜,心碎的聲音,在寂靜的夜晚,聽得一清二楚
家裡的男人,為了給一家能夠溫飽,不得不遠走夷方,說到夫妻別離,那些不眠的臨行之夜,一塊塊剝落心碎的聲音,在寂靜的夜晚聽得一清二楚。
「又講到,枕邊事,夫妻分手,枕邊上,不時的,珠淚長流
你丟奴,去一日,如隔三秋,堂上的,公婆老,年紀衰朽
膝下的,兒女幼,誰是管頭,家中事,奴雖然,粗知好醜
縱能為,奴終是,一介女流,自古道,一夜恩,夫妻情厚
說不盡,結髮情,………。」
除了夫妻與母子間的「生離」,更有誰能切斷「死別」的牽絆?至親遠走,何時歸來?再見面會不會是黃土一圮?也或許只剩村外「白燈籠」,帶來的衣冠遺物。「出走」,是當時唯一的選項中,唯一抉擇。哪個離鄉出走的人,不希望有一天,能挖到了好石頭,解了個漲,好種、好顏色,就可以衣錦還鄉,光宗耀祖,同享天倫,成為願望與夢想的實現者。
翡翠得來不易,取得過程,也常令人動容。我喜歡在這些故事中,擁抱翡翠,這樣的翡翠,可以傳家,當成信物,也能穿越時光,感受祖祖輩輩的脈脈相承,涓滴收藏,件件可都是得來不易啊!
憶師恩與玉石傳奇
每每回憶起十八年前,我的恩師蔡良輝老師,與辛姐(辛延容)帶我和美瑱,遠走極邊之城尋找翡翠原石的日子,蔥林鬱鬱的高黎貢山、野人山、怒江與畹町的地標,大和尚與小沙彌塑像,騰沖解放包的李老師,沿路上我們的擊節引吭高歌,極邊之地到底還隱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玉石傳奇?舟車勞頓,翻山越嶺,全為了一償宿願,為了探索翡翠的神秘面紗而來,這一幕幕的影像,記憶猶新,像部記錄片播放著。說句內心的話,好好地珍愛你手中的每一塊珍寶,細數你和翡翠的每段因緣,徹夜訴說不止的每篇動人故事。
翡翠的傳奇故事很多,也都令人嚮往,愛翡翠,當知得之不易,翡翠資源,不可再生,翡翠的「稀缺與獨特」,是爭相收藏的主因,是絕對絕對的市場現象,更是許多人致富的竅門。近20年來的機械開採量,是過去300年來的總和,可以預見地,將來翡翠的需求,只會更加窘迫,更加供不應求。特殊的翡翠「只進不出」,儼然已經悄悄地成為一個翡翠行家,另外一種的收藏習慣。
P.S《小引》一書是記錄當時滇西邊地的男人,從家鄉成長,進而出國謀生的種種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