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木隆∕宜蘭報導
一組「宜蘭縣植物顏色踏查研究計畫」的專人,歷經一年多的踏查採擷,彙集66種植物萃取出豐富多樣的天然染料,並由25位有著天然染基礎的學員創作出150餘件作品,9月29日在蘭陽博物館的「蘭陽本色·聚菁煥彩」成果展精彩呈現,預定展至10月6日止,邀請民眾把握機會體驗尋色有染趣!
主辦單位宜蘭縣政府文化局指出,宜蘭的山、海、平原甚至生活中的食物,多有豐富的自然染色素材,為找尋代表宜蘭的染料色彩,特於108年6月啟動「宜蘭縣植物顏色踏查研究計畫」,以建立「宜蘭染色資料庫」。
▲「蘭陽本色·聚菁煥彩」以陳景林老師的「山溪暮色」揭開序幕,現場作品看頭十足。(圖∕陳木隆攝)
這項計畫特別邀請投入染色與編織研究30多年的陳景林老師擔任主持人,與協同主持人馬毓秀、李吾胡、植物顧問王光玉老師,帶領8位研究組員到全縣12個鄉鎮市進行調查。他們的足跡北達頭城北關、南至南澳和平溪、西抵思源啞口、東到太平洋濱,共規畫12條路線進行實地採集及染色實驗,再經有系統地登錄各種植物萃取過程及色樣分類,彙整出66種甚具特色的宜蘭在地染料植物,每種植物各可延伸出6種顏色,若再依布料之不同,還可多出3種色彩變化,等於有千餘種之多!
▲學員們穿戴自創的作品出場走秀。(圖∕陳木隆攝)
整個計畫成果豐碩而且珍貴!但在它的背後,卻有著不為人知的艱辛!在執行過程中,最大的挑戰是氣候變化與季節的契合,在山區遇到風雨不僅增加行走與採集的困難,植物也常因季節、溫度的不同而產生色素濃度差異,若錯過開花結果期,更無法順利拍攝植物特徵,都讓研究團隊必須反覆往來而煞費功夫。如今有了突破性的研究與成果,有機會集成技藝專書,開發文創設計,讓宜蘭染色資料庫發揮更大的功能,增進天然染色產業的潛能。
在蘭博大廳的展示現場,特別展出踏查路線、染色植物樣本、染色實驗布樣、染色流程圖、染纈技藝等內容,也從中選擇各鄉鎮代表性染料植物,如頭城礁溪山區的馬藍葉、三星特產上將梨的枝葉、員山特產芭樂葉、礁溪特產金棗的枝葉、壯圍特產哈密瓜的藤葉、南澳特產枇杷的枝葉、冬山柚葉等具有在地物產特殊意義的植物,進行應用實作課程。
成果展之前,研究團隊召集25位具有天然染基礎的學員參加設計應用研習,設計製作服飾大布,並轉化為生活創意服飾、T恤、圍巾、門簾等150多件作品一起參展,呈現出豐富且深具看頭的宜蘭植物染色彩。成果展在揭開陳景林老師的「山溪暮色」作品後正式開展,學員們依序穿戴自創的作品出場走秀,與陳列場邊及懸空高掛的大小展品,相互輝映,更為燦然精彩。
詳細活動資訊可上宜蘭縣政府文化局https://www.ilccb.gov.tw/或中興文創園區官網 https://chccp.e-land.gov.tw/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