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江志明/宜蘭報導
宜蘭縣政府環境保護局、蘭陽博物館及環保創意行動組織「不垃圾場」合作,即日起在蘭陽博物館展開「塑膠的煉金術」教育推廣活動,透過主題展、工作坊、入校推廣等活動,帶領民眾瞭解塑膠廢棄物經過分類、分解,再透過塑膠煉金術師的創意巧手回春術後,與科學藝術結合,改變大家對於塑膠這個材質的認知並重新思考塑膠的使用方式與價值。
宜蘭縣政府指出,海廢中有8成比例都是塑膠製品,許多海洋生物也面臨誤食塑膠或受困漁具的威脅,蘭陽博物館1樓常新展廳展出的「化腐朽為神奇-塑膠的煉金術」主題展,以易懂的方式,說明使用塑膠廉價的消費習慣可能造成生態的衝擊,如果以珍惜且不濫用的心態去觀看這個媒材,也許能在講求便利性下兼顧環境的永續。
展覽分塑膠的珍貴起源、臺灣80年代塑膠製品興起產生的環境等問題、臺灣在施行「塑膠煉金術」的環保創意單位、「塑膠煉金術」的步驟中流程和使用的機具以及塑膠廢料再生創作出的作品等專區,展出美麗的珠寶首飾、潮服、包包、家具、防災物品、防疫及生活創意用品等超越民眾對塑膠回收再利用的想像,也幫助瞭解隨手做好塑膠減量及塑膠廢棄物回收,是非常有價值的事。
另外,蘭陽博物館及「不垃圾場」講師群,將帶著五彩繽紛的塑膠再生物,進入縣內中小學推廣,活動獲得學校廣大迴響,已秒殺額滿,10月1日及10月15日舉辦的「塑不塑很美?!海廢與珠寶的距離」工作坊,只要250元就可體驗海邊的接力賽、走訪「塑膠的煉金術主題展」,實際動手創作出獨一無二的塑膠寶石項鍊。名額有限,每場次僅25人,可至蘭陽博物館官網預約報名(https://www.lym.gov.tw/),餘額也開放現場報名。
「塑膠的煉金術」主題展覽至111年11月29日止,開放時間:每日9:00~17:00 (每週三休館),相關資訊可參考蘭陽博物館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