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水田進入秋冬休耕期,有一種超可愛、很吸睛的彩鷸,正式進入熱鬧的繁殖季節,經常吸引許多愛鳥人士趕來追蹤攝影,連台灣生態紀錄片大導演劉燕明,也選定宜蘭河左岸水田來拍攝彩鷸的生態紀錄片。
宜蘭縣可說是全台灣最多彩鷸的縣市,所以早年宜蘭縣野鳥學會,就把雌雄彩鷸當成會徽。彩鷸最大特色是公鳥孵蛋、育雛,母鳥實行「一妻多夫制」,努力配對下蛋繁殖後代,目的是避免族群在多變惡質的環境中滅絕。
彩鷸身長大約23-28公分,粉紅色嘴喙先端膨脹下彎,雌雄異色,雌鳥羽色鮮明栗紅,雄鳥土黃色,胸側連接肩部都有一明顯白色寬帶,雌鳥比雄鳥體型大,幼鳥似雄鳥,體背多暗色條紋。彩鷸由公鳥負責孵蛋和育雛,認真盡責無怨無悔。孵蛋大約19-21天,還要帶著小彩鷸五個星期才成長獨立生活。
▲彩鷸家族。(圖∕周俊雄攝)
彩鷸生活在水稻田,濕地草澤,育雛期間,捕食水田中的福壽螺、無脊椎動物和草子等,雄鳥帶著小彩鷸在水田覓食,彩鷸親子可愛造型與溫馨畫面,早已是許多愛鳥人士追拍的畫面。
彩鷸雖非宜蘭獨有,在宜蘭縣各鄉鎮市水田也都可見,但是宜蘭河左岸的梅洲里、茭白里、北津里一帶水田相當密集,熟習環境的攝影師和賞鳥人,每當八月至十一月中休耕期,必定到「左岸」報到。當地熱心人士也成立「宜蘭左岸彩鷸鳥導俱樂部」,希望以專業和在地的精神,為賞鳥人和攝影師帶路,在車上拍照賞鳥,全面而深入觀察彩鷸生態,同時加入彩鷸生態及攝影技巧的室內研習行程。
知名台灣生態紀錄片大導演劉燕明,去年就請當地民眾協助鎖定私房彩鷸鳥巢,希望能夠攝製宜蘭水田彩鷸生態紀錄片。近日劉燕明導演在左岸一處民宅旁農田,已經展開拍攝彩鷸孵蛋坐巢畫面,劉導演也欣然同意擔任「宜蘭左岸彩鷸鳥導俱樂部」的「總顧問」,經常在俱樂部舉行生態紀錄片分享交流會。
▲彩鷸家族引來紀錄片導演和鳥迷們追蹤拍攝。(圖∕周俊雄攝)
劉燕明說,宜蘭的冬季休耕農田都會放水避免雜草叢生,同時吸引大批冬候鳥駐足停留,彩鷸雖然是留鳥,出現在水田築巢和育雛卻相當具有特色。尤其彩鷸和他剛剛拍攝完成的員山勝洋農場水雉,都是由公鳥負責孵蛋和育雛,這在台灣鳥類中是三種少數特例之二。他希望在拍完彩鷸之後,剪接一支水雉和彩鷸的生態紀錄片獻給宜蘭,讓大家知道宜蘭真是一塊寶地。
劉導在左岸首拍彩鷸,可說是大師出手,果然不同凡響,他還第一次拍到育雛中彩鷸爸爸,帶著四隻小彩鷸,走近另一隻母彩鷸,形成一家六口「同框」的畫面。不過,他研判,這隻母彩鷸並不一定是小彩鷸的媽媽,因為彩鷸母鳥的天性就是不會和小彩鷸互動。
台北來的攝影師,曾任「諾基亞」大中華區總裁的王建亞,已經愛上拍攝宜蘭左岸彩鷸成癡。他說,小時候住在鄉下,常常在田間就看到了身形如一抹彩虹、令人驚艷的彩鷸。現在因為工業的發展,又因農田常以農藥耕作,彩鷸變得更稀少了。
王建亞很喜歡拍攝彩鷸,不只是因為它們的美麗,尤其特別的一妻多夫制,由公鳥來孵蛋、育雛。他連續多日到宜蘭拍照,深深感受宜蘭環境自然純淨,有許多水田特別適合彩鷸棲息。這次也特別感謝「宜蘭左岸彩鷸鳥導俱樂部」的大力支持和指導拍攝,讓他拍到了許多令人感動的畫面,可以說是大豐收,也讓他同時愛上宜蘭了,希望加入協助野鳥和生態的保育行列。(本文作者∕資深媒體人、現任宜蘭左岸藝廊藝術總監:周俊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