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成都濃園國際藝術村
鄭小梅,生於1975年,成都漆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師承四川省漆器工藝大師鄒小屏、呂樹強夫婦。自2004年開始學習探索成都漆藝技藝以來,在古老技藝中融入現代生活理念,創作出《晚荷》《夏日櫻花》《黑地描牡丹金花漆碗》《脫胎荷花瓶》《脫胎蝴蝶花瓶》等作品。
“漆器是有生命的,它對我來說是一種修行。”鄭小梅已經與漆器打了十幾年交道,在她工作間的一件件漆器作品上,用色彩精心描繪的花、蝴蝶、魚等圖案,精緻美觀。
成都漆藝,中國四大漆藝之一,是四川省成都市傳統手工技藝,2006年憑藉“髹飾八法”和“三雕一刻”絕技,成功入選首批國家級非遺名錄。其製作工藝複雜,做工細膩,生產耗時綿長,被譽為“雕鐫知器,百伎千工”。這麼多年來,從探索學習到傳承創新,鄭小梅早已掌握了成都漆藝的全套手藝,對成都漆藝的熱愛已深植她的骨髓。
愛上成都漆藝
▲作品《脫胎荷花瓶》
1999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工藝系的鄭小梅在大學期間便對傳統漆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2004年2月她遊學日本,更是被漆器精湛的工藝所吸引。“身為一名中國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讓我產生了繼承和發揚這一傳統文化的想法。”鄭小梅說到。
在日本遊學半年後,鄭小梅回到成都,拜訪了四川省漆器工藝大師鄒小屏,並於當年開始探索大漆的各種製作方法。查閱資料、學習理論、交流學習、實際操作……近一年時間,鄭小梅嘗試摸索制漆、制胎等技藝,雖然因為對漆過敏,經常導致渾身腫癢難耐,但她並未被這點困難嚇退,依然潛心鑽研技藝。
《黑漆碗》是鄭小梅獨立創作的第一件漆藝作品,當她將這件作品放在鄒小屏手上時,鄒小屏情不自禁地感歎:“哎呀,真不錯!”
鄒小屏的肯定堅定了鄭小梅在漆藝事業上繼續堅持下去的決心,2005年6月,她正式拜鄒小屏、呂樹強夫婦為師,全面學習成都漆器的製作工藝。
完成一件漆器,從制漆、制胎到雕填、鑲嵌、彩繪、脫胎等,至少需要30餘道工序,耗時短的1個月左右即可完成,做工複雜的則需要1年至3年才能完成。正因為其製作工藝複雜,從2004年學做漆器至今,15年時間,鄭小梅完成的作品僅有50餘件。
讓漆藝融入現代生活
▲漆器傢俱《晚荷》
“成都漆藝大多是在木胎之上製作,何不將其用在木質傢俱上,讓傳統技藝走進百姓生活呢?”在不斷的漆器製作與嘗試中,鄭小梅產生了這樣的想法。2009年,鄭小梅將漆藝與傢俱相結合,創作出了作品《晚荷》。這件作品耗時半年之久,得到了許多漆器愛好者的認可和喜愛。
繼《晚荷》之後,鄭小梅又相繼創作了《散落櫻花》《夏日櫻花》《朱砂大漆漆盤》《黑地描牡丹金花漆碗》《紅地漢紋罐》《脫胎荷花瓶》等作品。其中,作品《朱砂大漆漆盤》和《黑地描牡丹金花漆碗》被“成都市名人字畫庫”收藏,作品《夏日櫻花》《散落櫻花》被四川書畫名人檔案收藏。
當記者問及她最喜歡的作品時,鄭小梅毫不猶豫地說出《夏日櫻花》。那是一件每一個環節都做工細膩的作品,一隻紅色的大圓盤上描畫著散落的白裏透粉的櫻花,“那種紅非常正,給人一種沉穩、簡潔、明朗的感覺,紅白顏色的對比,非常美!”
為了創作《夏日櫻花》,從制木胎、制灰胎到上底漆、上中漆、上面漆,再到拓畫稿、跳漆作畫、做肌理、上透明漆、推光……一整套工序耗費了鄭小梅3個月時間。
吸引更多漆藝傳承人
▲作品《夏日櫻花》
由於只能通過手工勞動制出成品,同時也只能通過口傳心授的方式傳承,這使得成都漆藝的傳承難度非常高,再加上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漆器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成為收藏品和陳設品,成都漆藝的傳承也面臨著後繼乏人、創新乏力的問題,這都使得這項古老的傳統技藝面臨著重重困境。
“將這一古老技藝傳承下去是我的使命。”作為成都漆藝傳承人,多年來,鄭小梅一直致力於傳承這門技藝。
在成都市蒲江縣甘溪鎮箭塔村,有一處500多平方米的漆器創新探索基地,設有亮漆間、操作間、展示廳、授課間等,這是鄭小梅2018年在此租下農房自己設計打造的。目前,該基地已投入使用,鄭小梅每週都會來到這裏帶領村民和漆藝愛好者一起學習成都漆藝。
為了更好地傳承成都漆藝,鄭小梅還收了幾名徒弟,在她的悉心指導之下,徒弟們的漆器製作水準越來越高。張媛是鄭小梅的第一位徒弟,也是她的大學同學,在她的耳濡目染之下,張媛現在已經能獨立完成漆器製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創作之餘,鄭小梅還在成都市的基層社區開設成都漆器傳承教育課程,推廣成都漆藝文化和技藝,讓更多人認識並瞭解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
(原載2019年9月5日《精神文明報》A4版“文化/生活”版)